近年來,中國氫能利用技術逐步發展,生產規模不斷擴大。根據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的發展規劃,到2050年,氫能將成為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然而,氫氣的來源并不是均勻分布的,這就需要將氫氣運輸到適當的市場。氫的運輸方式多種多樣。目前,氣態氫仍是氫氣輸送的主要方式。
管道運輸被認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氫氣運輸方式。
氫氣管道輸送是指在氫氣生產工廠、氫氣站和氫氣裝置之間建設管道,氫氣以氣態形式輸送。
根據輸送距離,管道輸氫分為長距離管道和短距離管道,前者主要用于制氫工廠與氫氣站之間的長距離運輸,輸氫壓力較高、管道直徑較大。后者主要用于氫氣站與各個用戶之間的氫氣配送,輸氫壓力較低,管道直徑較小。
根據氫氣純度,又可分為天然氣摻氫管道和純氫管道,前者是指在氫能發展初期,利用現有的天然氣管道,將氫氣加壓后輸入,使氫氣與天然氣混合輸送的方式。后者是指專門用于純氫氣運輸的管道,但鋪設難度大、投資成本較高,是氫能管網建設的目標形態。
未來,隨著用氫需求量的增加,長管拖車這種運輸方式無法滿足客戶需求。而管道作為規?;瘹錃廨斔椭匾绞?,具有運輸體量大、距離遠、能耗損失低、經濟高效等多重優勢。以管道運能利用率60%為參考,將管道運輸與長管拖車、液罐槽車運輸成本進行對比。可以看出,在未來長距離、大規模的氫氣運輸中,管道輸氫成本低廉,經濟高效,有望成為的運輸模式。
氫氣管輸已有80余年歷史,全球范圍內氫氣輸送管道總里程已超過5000km,絕大多數由氫氣生產商運營,主要用于工業原料供應。國外氫氣管道起步較早,美國、歐洲早布局鋪設氫氣管道網絡。目前輸氫管道多的國家是美國,總里程已經超過2700km;歐洲的氫氣輸送管道長度也達到1770km。
在管道輸氫方面,我國研究起步相對較晚,輸氫管道規模較小,總里程約400公里,在用管道有百公里左右,輸送壓力為4MPa。隨著氫能快速發展,我國正加快氫氣管道建設,已公布規劃的氫氣管道建設項目有10個,規劃總長度將超1500km。
氫氣管道的許多規范和標準與天然氣管道相似,但兩種氣體物理性質差異較大,因此規范和標準還存在一些不同之處,不能直接采用天然氣管道標準規范進行設計建設。我國雖然建成了部分氫氣管道,已積累了一定的管道設計、施工、運行和維護經驗,但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氫氣管道標準,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編纂,亟待建立發布。
國際上,關于氫氣長輸管道的標準:主要有3個,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編制的ASME B31.12—2014 《氫用管道系統和管道》、適用于將氫氣從制造廠輸送到使用地的長輸管道、分輸管道和服務管線。
另外就是歐洲壓縮氣體協會的 CGA G-5.6—2005(R2013)《氫氣管道系統》和亞洲工業氣體協會的AIGA 033/14 《氫氣管道系統》。這兩者內容基本一致,均適用于純氫及氫混合物的輸送和配送系統,于氣態產品,溫度范圍在-40~175 ℃之間,總壓力為 1~21 MPa 。
因為管道材料與氫氣長期接觸,氫會侵入到材料內部,導致金屬材料出現損減、裂紋擴張速度加快和斷裂韌性的下降,從而產生氫脆、滲透和泄漏等風險。研究表明,氫氣壓力、純凈度、環境溫度、管道強度水平、變形速率、微觀組織等因素均會影響管道的損傷程度。此外,氫氣對于管道配套的相關設施,如儀表、閥門等,也會有一定的影響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津洋,表示:氫氣管道運輸想要中國進行大規模商業化應用,主要存在兩個的技術難關:一是關鍵技術,包括低成本、度的抗氫脆材料、高性能的氫能管道的設計制造技術、管道運行和控制技術以及應急和維護的技術;二是相關裝備國產化,像大流量的壓縮機,氫氣計量的設備閥門、儀表等。
近年來,氫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,被大家所熟知。世界主要能源大國均制定了氫能源發展目標和戰略,投入研發力度巨大。有相關數據顯示,到2030年,氫能產業將成為我國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,高壓氫氣長輸管道建設里程將達到3000km。
隨著氫能的發展與相關技術的成熟和完善,大規模集中制氫和氫的長距離運輸是未來趨勢。高效經濟的管道運輸方式,是氫能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發展的重要方向。